【话说谏官周怡49】
去江西泰和、安福访师友
(资料图片)
1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春,周怡自泾川宛陵去了江西,到吉安泰和拜访刘晴川。可五月到泰和时,才得知刘晴川已于四月十二日去世。
“时先生至吉安泰和,访晴川公未及门一月,晴川已四月十二日卒矣。先生悔不早及,未得一面追悼不尽,乃即备芹酒以奠。”(《周恭节公年谱》)
周怡很是后悔,在《祭刘晴川先生文》中,他赞扬和歌颂了刘晴川的生平事迹。他言“兹来拟对云津之榻,细究精研,庶以求正,于无偏愧。”此来就是要和刘晴川细究精研,探讨求正理学要旨的。他“不惮逾月溯江,期侍公之杖履,孰意千里,及门恸号公之几筵”,他在江上漂了一个多月,就是期望刘晴川能杖履迎接他,也真是想不到,到此人已不在。“五年诏狱,吉凶同患”的“关西夫子”杨爵和“南州哲人”刘魁相继离世,让他怎能不伤感?
《祭刘晴川先生文》(《周恭节全集》文录卷八)
呜呼!痛哉!予之哭公也,异哉。予之遇公也,地之远也。数千里生之后也。二十年而与公有不约之遇,莫逆肺肝是,岂人事之偶然无,乃宿世之契缘。五年诏狱,吉凶同患。两度宽恩,舟陆同还,宁非此生之异数,共承天意之曲全。幽居相怜,旦暮相牵;铁门风雨,警我省愆;棘垣葵蓉,示我虔启我,蔀蔽恤我,颠连比心。赖公以不死薄命,赖公以苟延,深仁厚德,肺镂骨镌,意之所蕴言莫能宜。
公以纯粹之资,刚大之气,仁厚之性,贞介之节,所禀独得于天,良知之妙,初心之信,用力之苦,立志之坚,所学早得乎师傅。循良之政肫肫流于州郡,正直之声赫赫震于朝。端准平绳,直矩方规。贞孝弟洽于家庭,忠信孚于闾间,遐陬僻壤,罔不慕德。儿童妇女,莫不称贤,宜其寿考无疆。俾仕者,时得以问政学者,时得以考德廉顽立懦,宽鄙敦薄。斯人云亡,岂曰一方之黯訚?实邦家之殄瘁,生民之孔瘨。某年来怠弃,旧学荒落。
兹来拟对云津之榻,细究精研,庶以求正,于无偏愧。予不信,遂负元伯鸡黍之约,怀公无及徒伤延陵佩剑之悬,不惮逾月溯江,期侍公之杖履,孰意千里,及门恸号公之几筵。呜呼!关西夫子已矣,南州哲人复萎万。斛山颓龙洲川逝。嗟予垢秽,江汉不渝,盖从二公于九泉。公之精奕,昭于穹玄。尚哀予之志而衿忴,返悼东归,何以收予之涕涟?有酒一巵,有芹一籩,灵其不昧,惠我翩翩。
2
“先生既吊祭晴川,又往拜整蓭罗公墓。”(《周恭节公年谱》)罗钦顺嘉靖二十七年(丁未1547)去世,那年年底,周怡才获释。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罗整蓭八十大寿,周怡虽在狱中,作《罗太宰八十》《用罗整菴太宰韵奉寿》(《周恭节公全集》诗录卷六)献诗祝寿。“是年,整蓭罗公钦顺寿八十,先生寄诗奉祝...时整蓭致仕居家,尝作有《困知记》,深明心性之学。”(《周恭节公年谱》)当时周怡在诗中,分别用“云汉天章”和“豫章泰岱”表示对罗太宰的敬重之情。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汉族,泰和县上模乡上模村人。明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明中期,罗钦顺是可以和王阳明分庭抗礼的大学者,时称“江右大儒”,他曾与心学派代表湛若水和王阳明有多番讨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他列入明代诸儒中。《明史·儒林传》说:“钦顺潜心理学,深有得于性命理气之微旨。”
罗钦顺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太常卿、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早年信禅,后悟其空,“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故其为教,始则欲人尽离诸象,而求其所谓空,空即虚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他专攻程朱理学,认为“理即是气之理”,“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气为理便不是”《困知记》续卷上)。与朱熹“理生气”论相异,黄宗羲称“先生之论理气,最为精确”,然其“言心性则与朱子同,故不能自一其说耳”(《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反对王学“心即理”“致良知”之说:“岂可谓心即理,而以穷理为穷此心哉”(同上)。力主程朱格物工夫,“欲见得此理分明,非用程朱格物工夫不可...所贵夫格物者,正要见得天人物我原是一理,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困知记·附录》)。可见明代中期的理学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3
周怡在江西泰和吊祭晴川后,又往拜整蓭罗公墓,之后便去安福拜访老师邹东廓。“之安福,遂访东廓。时东廓元配王宜人,卒有一纪。初先生南畿受业,宜人待之如子,至是特设奠为作墓表。”(《周恭节公年谱》)周怡在南雍曾受业东廓门下,与邹东廓的师生情谊深厚。“宜人”是明代朝廷给五品官员妻子和母亲的封号。“一纪”是十二年。
周怡在南畿时,受业东廓门下,生活起居,也受到师母极大的关照,待他如子。“怡昔受业于南都,宜人视予犹子也,于予有母道焉。”王宜人去世时,周怡司理顺德,以不能修子道,深感为歉。“予时承乏北郡,不能以时书吊赙恒歉然,以未修子道为歉”。
在王宜人墓表中,周怡高度称赞了她的淑行懿德。文中言到“逆濠倡乱”、幼子病剧时,东廓师“不以慈夺忠”而“赴义举”时,宜人之贞;“师抗疏议大礼”“忤旨入诏狱,中外悚息”,王宜人不阻其志“茹忧饮泣而慰家人无恐”;师在广德、南宫“讲学不厌”,四方来者众多,王宜人“棗脯薪米,不时存问。远且贫者,旅如归岁久勿懈“,不辞劳苦,做好后勤服务,这些都是“怡之所亲见也”。对于王宜人,“学者莫不感服,乡大夫咸以为内范焉”。
《东廓先生配王宜人墓表》(《周恭节全集》文录卷六)
呜呼!此吾师大司成东廓先生元配王宜人之墓。怡昔受业于南都,宜人视予独子也,于予有母道焉。宜人之卒也,予时承乏北郡,不能以时书吊赙恒歉然,以未修子道为歉,兹馀一纪。免罪出险,始得趋安成问候老师,拜宜人墓下。草木萧郁凄然,古丘遐思,象服委蛇,不可复见矣。潸然涕泣,岂无从耶!
呜呼!宜人之德则未凶也,奥若釐降刑于自虞庭周室,已贵好逑,维德之行,肃雍相观,幽微燕昵之间,屹然内防,基和凝命,滋德钟祥,此内助之所以大也。天将兴其家,必釐以女士,从以孙子,活土灵根,嘉生以蕃胎教。三迁懿范,内则此续之,所以昌也,妇道也,母道也,无成而代有终也。岂曰:小补之哉,不可必得福德观焉。宜人之生也,安福嘉溪之世族,冠带儒官某之仲女、参议公理之孙也。教有自矣,归吾师也。为易斋佥宪公之家妇,仪刑静肃,潜修默养,温惠淑顺,不戒而孚,此亦天作之合以兴邹氏者乎?
吾师弱冠举南宫第一人,及第官翰林,嘉乐满志,易以迁流能相之。从学于阳明王先生,讲明圣学,时逆濠倡乱,师赴义举。幼子迪病且剧,不以慈夺忠,能相之决行,勉勿虑捷至,迪竟夭。至情危迫不以牵留,宜人之贞也。人咸曰:“杰丈夫所不能焉。”师抗疏议大礼,宜人知祸且不测,不欲阻其志卒,忤旨入诏狱,中外悚息,宜人茹忧饮泣而慰家人无恐。凡此皆素定于中,故弗乱也。
师谪广德,量迁南主客郎中,随处皆讲学不厌,四方来学者日益众。棗脯薪米,不时存问。远且贫者,旅如归岁久勿懈,怡之所亲见也。学者莫不感服,乡大夫咸以为内范焉。视其子爱,甚终不以姑息弛其志,冢嗣善以是早荐于省,仲子叔子咸烨烨有文学声。宜人可谓善其子以及人之子者矣。其善族懿行,昭昭在人耳目不悉书。惟利害荣辱之际见未定者,易以牵情内不足者,率多丧志。宜人判然无疑懼迁动。盖闻吾师之学,知所以自淑。其所得于内者,亦异于人。与谢坑之罔珠玉瘗焉,其晶光灵气,神明护之。过者望而知敬,孰不称邹宜人为某之配,为某之母,百世之下,视今如一日矣。
宜人以吾师之贵,初封孺人,继封宜人,生某年某月某日,卒某年某月某日,享年五十,所生子三,长即义,次美,次善;继李生子某,孙男五,曾孙一,其福泽如日之方升,川之方至云。
49
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使人进步
2009年10月4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