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北京三中院发布《服务保障“就业优先战略”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据了解,近三年来,三中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所涉及的劳动者呈现年轻化趋势,“7080后”成为劳动维权主体中的主流。
(资料图)
部分劳动案件诉争标的上亿元
2020年至2022年,北京三中院共受理10070件劳动争议二审案件,数量在各类民商事案件中稳居首位,辖区劳动用工矛盾依旧凸显。三中院以劳动关系解除案件总数作为基数分析发现,因主张追索劳动报酬引发的解除案件数量最多,占65.26%,因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解除案件占比41%,因主张未休年休假工资引发的解除案件占比26.17%,因主张未缴纳社会保险引发的解除案件占比16.24%,因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引发的解除案件占比8.19%。
此类案件所涉劳动者整体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近三年来,三中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中“80后”劳动者比重最高,为38.88%;“70后”劳动者比重位居第二,为27.23%;“7080后”涉诉劳动者的案件数量已超过全部劳动争议案件的50%,成为劳动维权主体中的主流群体。此外,已经开始涌现“00后”劳动者案件,占比0.3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劳动者薪酬待遇的提高,近年来案件的标的额也在不断上升。在“高精尖缺”人才引进背景下,三中院受理的部分劳动案件的诉争标的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元。
劳动争议主体多元化
除一般劳动者外,涉诉劳动者还囊括企业高管、在校大学生、逾退休年龄老人、孕产期女职工、农民工等群体。
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公司股东等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争议标的额相对较大,有的涉及股权激励、竞业限制、服务期等事项;在校大学生、逾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老人的劳动争议案件突出矛盾在于劳动关系的认定;孕期、产期、哺乳期、医疗期等特殊人群劳动争议案件的焦点指向违法解除,用人单位在上述期限内无法定理由解除劳动关系,或未经协商,通过变更岗位、降低劳动报酬、更换劳动地点等方式倒逼劳动者离职,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0年至2022年,涉农民工案件数量为384件,而2017年至2019年涉农民工案件数量为164件,近三年同比增长134%,增幅较大。涉农民工案件主要聚集于建设工程领域,其中常见情形为未缴社保、不签合同、欠付工资、因工受伤等。对此,北京三中院认真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依法及时审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不断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
现有规定适用与灵活用工方式难契合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实行定期或者常态化弹性、远程办公模式,相比传统用工模式,灵活办公模式下从属性的弱化使调整劳动关系的规定出现适用模糊地带。近三年,三中院辖区共受理远程办公案件285件。此类案件争议焦点主要指向劳动关系归属、用工状态认定、工作时间、加班时长、休息休假、工伤认定、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
据介绍,远程办公下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承包关系存在一定难度;其次,碎片化工作时间导致工时认定难,由于工作、生活时间混同,工作时间及加班时长的认定存在争议;此外,工伤认定时,用人单位在远程办公中举证能力减弱,容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最后,部分企业要求劳动者提供办公照片视频,定位地址等信息,侵害个人隐私空间,同时,远程办公常涉及数据的云端传输,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风险上升。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